第3章
帘坠落。
男人小心翼翼从公文包掏出速写本,泛黄的纸页间夹着干枯的矢车菊,每一页都画着他在通勤路上捕捉的瞬间:地铁站里捧着旧书的老人、十字路口指挥交通的协管员、早餐店蒸腾的热气……这些曾被他视为“无用”的草稿,此刻在雨幕中竟焕发出别样的生机。
“可公司追求的是流量和爆款,这些作品太‘小家子气’了。”
男人将冷透的茶一饮而尽,喉结剧烈滚动。
阿宁没有立刻回应,而是带他走进堆满画稿的阁楼。
墙角处,一摞标注着“废稿”的画作静静立着,其中一张草稿上,歪歪扭扭的线条勾勒出幼儿园时期的阿宁,正踮脚给流浪猫喂食——那是他最早的“作品”,也是最纯粹的热爱。
雨停时,男人踩着满地水洼离开。
三个月后,阿宁收到一则广告短片。
画面没有华丽特效,而是用镜头语言讲述着凌晨四点的环卫工、深夜急诊室的护士、实验室里的年轻研究员……这些普通人的身影,在舒缓的音乐中拼凑出城市最温暖的肌理。
片尾字幕写着:“献给所有在平凡中发光的灵魂——感谢阿宁先生的启发。”
<随着时间推移,阿宁的画室成了许多人心灵的避风港。
有人在这里重拾被现实磨灭的梦想,有人带着孩子记录生活的微光。
某个清晨,阿宁在画架前发现一张字条,字迹稚嫩却有力:“阿宁老师,我今天帮同学修好了风筝!
虽然没画出彩虹,但我们一起追着风筝跑的时候,风里有春天的味道!”
合上画本,阿宁望向窗外的山谷。
晨雾渐散,小草顶着露珠舒展,鸟儿掠过树梢,一切都在按自己的节奏生长。
他提起画笔,在新画布上落下第一笔——这次,他要画的是每一个认真生活的人,如何用自己的方式,让世界绽放出独一无二的光彩。
新画作完成那天,恰逢山谷的萤火虫季。
阿宁将画架搬到溪边的老位置,画布上错落排列着形形色色的人物:抱着工具箱匆匆赶路的外卖员、路灯下教孙子识字的老人、在废墟里栽种野花的清洁工。
月光为颜料镀上银边时,忽然有细碎的脚步声从身后传来。
转头望去,竟是曾在画室留下字条的小女孩,此刻正牵着那位广告公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