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但气场十足的中年人或老者,彼此寒暄着,话题围绕着瓷器、字画、玉石。
林国栋看到我,只是微微颔首,算是打过招呼。
他身边跟着一个戴金丝眼镜、大概三十岁左右的男人,看起来精明干练。
李秘书低声告诉我,那是集团艺术投资部的顾问,姓周,国外知名艺术学院毕业的,眼力很高,平时很得林国栋信任。
周顾问推了推眼镜,打量了我一眼,眼神里带着毫不掩饰的审视和一丝轻蔑。
显然,我这个空降的、穿着新衣服也掩不住学生气的“关系户”,让他很不舒服。
交流会开始,大家轮流展示自己的藏品,互相品评。
气氛看着和谐,实则暗流涌动,每一句夸奖或质疑都藏着机锋。
林国栋偶尔会问我一句:“小陈,你觉得呢?”
我每次都得硬着头皮,找借口去“上手”看看——摸一下,或者趁着端详的机会,偷偷用提前在指尖准备好的、细微到几乎看不见的小血珠抹上去。
明代嘉靖青花罐,民窑精品,略有冲线 清末仿宋代钧窑洗,釉色浮艳,胎质过细 现代沉香木雕刻,人工结香,油线模糊几次下来,我说的都和周顾问之前的点评大相径庭。
周顾问的脸色越来越难看。
终于,轮到一位藏家展示一幅古画。
画的是山水,纸张泛黄,墨色浓淡有致,落款是某个不太著名的元代画家。
周顾问看得非常仔细,用了放大镜,又看了裱工和纸张,最后笃定道:“林董,这幅画虽然作者名气不大,但确是元画无疑!
您看这笔法,这皴擦,还有这纸张的老化程度,开门的老东西!
难得!”
那位藏家脸上露出得意的笑容。
所有人的目光都看向林国栋。
林国栋却看向我,眼神意味深长:“小陈,你也看看。”
我心里骂娘,面上还得保持镇定。
上前,假装仔细看画,手指“不经意”地拂过画轴下方一处不显眼的裱褙接缝,指尖暗藏的血珠迅速蹭了上去。
眼前字迹浮现: 高仿古画,印刷品做旧,后期人工添笔,仿制时间:5年内 我心里有底了。
抬起头,在周顾问几乎要喷火的目光和众人好奇的注视下,我尽量让声音平稳: “林董,这画……是新的。
印刷的底子,人工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