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一下。
“老王跟我说了你的事。”
说出这个名字,她感觉周围的空气似乎凝滞了一秒。
也许是心理作用。
她鼓起勇气,手指轻轻放在冰凉的皮革扶手上。
“那个数据模型,维度纠偏的思路很厉害。
时间戳校准也是。
是你做的,对不对?”
她声音很轻,怕惊扰什么。
忽然,她感到一阵极其轻微的眩晕。
不是生理上的。
更像一段情绪,直接涌进脑子。
不是声音,是一种感觉:疲惫,专注,还有一丝……未被理解的固执。
她屏住呼吸。
“是你吗?”
她低声问。
那股感觉没有增强,但也没有消失。
像默认为。
她靠在椅背上,叹了口气。
“我也经常觉得他们不懂,”她看着漆黑的电脑屏幕,像在自言自语,“瞎催进度,乱改需求。”
那股疲惫感似乎共鸣了一下。
她没得到任何具体的“回答”。
但那种有人“在”的感觉,比之前任何一次都清晰。
不是一个鬼魂。
更像一段被困住的、极度专注的注意力。
一个残留的习惯。
她喝完最后一口咖啡,把罐子捏扁。
“我得走了,”她说,“明天……还有个会要开。”
她站起身,那种被“注视”的感觉慢慢消散了。
她关掉电脑,拿起包。
走到门口,她回头看了一眼。
那把椅子静静待在阴影里。
“晚安,陈墨。”
她小声说,然后迅速拉开门走了。
走廊的声控灯应声亮起。
办公室里重归寂静。
6.危险的效率一周后,林薇成了部门里的“效率女王”。
老板看她的眼神都带着光。
“小林啊,最近状态很好!
继续保持!”
他把最难啃的骨头都扔给她。
数据清洗,算法优化,甚至是遗留系统的烂摊子。
林薇来者不拒。
她不再需要喃喃自语。
只要坐在那把椅子上,手指碰到键盘,专注地想一个问题。
那个清晰的“提示”就会准时出现。
有时是一个公式片段,有时是一个优化路径。
精准得可怕。
她甚至开始享受这种状态。
深夜的办公室不再令人孤独。
她感觉自己有个沉默又顶尖的搭档。
她干活,他指点。
完美组合。
她开始习惯在工位吃晚饭。
一边嚼着沙拉,一边对椅子说话。
“今天老板又画大饼了。”
“前端那边又改需求,真烦人。”
那股安静的“存在感”通常会在附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