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来。
那是一份关于游击队兵力部署和火力配置的详细情报,以及一次针对我们指挥部的偷袭计划。
我把情报交给了李明。
李明的脸色变得凝重。
他用力拍了拍我的肩膀,什么也没说,但他的动作已经说明了一切。
当天晚上,李明根据我提供的情报,重新部署了防线,并设下了一个反包围的陷阱。
凌晨时分,前来偷袭的日军一头扎进了我们的口袋阵。
一场漂亮的伏击战,不仅挫败了敌人的阴谋,还缴获了大量的武器弹药。
经过这件事,我在游击队的地位,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医生了。
我成了他们可以托付性命的战友。
6那次反杀特工的经历,让我对脑海里的直播系统有了全新的认识。
它不只是一个医疗物资的补给站,更是一个巨大的信息库和战术参谋部。
我开始有意识地和那些“观众”沟通。
“各位,我们现在需要一种能够提前预警敌人飞机的东西,有办法吗?”
我在心里问道。
“简易雷达啊!
峰哥,我给你找找二战时期的图纸!”
“高性能炸药的配方要不要?
诺贝尔的后代给你在线教学!”
很快,我的脑海里就多出了几张复杂的图纸和一长串化学公式。
我把这些东西拿给李明,告诉他这是我从一本破旧的“西洋杂书”里抄下来的。
李明看着那些他完全看不懂的符号和线条,陷入了沉思。
“林先生,你确定这东西……能造出来?”
他问我。
“可以试试。”
我说,“我们没有别的办法。”
根据地里条件艰苦,但从不缺有智慧和毅力的能人。
李明找来了几个曾经在城里当过铁匠、无线电爱好者的技术人员。
我们把祠堂旁边的一间废弃磨坊,改造成了秘密的研发实验室。
我负责讲解图纸上的原理,他们负责动手实践。
过程很艰难,我们缺少必要的工具和材料,很多零件都是靠着手工一点点打磨出来的。
那段时间,磨坊里的灯火几乎彻夜不熄。
半个月后,一个由铁锅、铜线和一些我叫不上名字的零件组成的简陋装置,被我们制造了出来。
它看起来像个大杂烩,但当我接通从一台老旧发电机上引来的电源时,它真的开始工作了。
一个连接着装置的小屏幕上,出现了一些跳动的光点。
又过了几天,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