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下马威。
苏砚呢,表面上听得一脸认真。
实际上,他耳朵里塞着蓝牙耳机,手机正开着语音翻译器。
老博士说的那些生僻典故,手机全都给他翻译成了大白话。
还顺便把出处,以及可以用来反驳的论点,都列了出来。
等老博士说完了。
苏砚清了清嗓子,站了起来。
他不讲大道理,就讲老百姓听得懂的。
“博士说,圣人教诲,要我们敬畏经典。
没错。”
“但圣人也说过,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知识如果不能让百姓过上好日子,那读再多经典,又有什么用?”
“你们崔氏,把持着朝堂,垄断着书籍,可天下的百姓,还是吃不饱穿不暖。”
“我苏砚不才,只想让纸便宜一点,让更多人能读书识字,这也有错吗?”
一番话,说得在场的老百姓,连连点头。
老博士被噎得半天说不出话来。
他想在经义上反驳,可苏砚总能用更简单,更直击人心的话,把他的理论驳得体无完肤。
最后,老博士气得脸色发白,拂袖而去。
这场辩论,苏砚大获全胜。
他“知识平权”的名声,也彻底在南溪县打响了。
:盐田计策,化学提纯破专卖在南溪县站稳了脚跟,苏砚并没有停下来。
他知道,一个造纸坊,还远远不够。
想跟崔氏那样的庞然大物斗,他需要更多的钱,更大的势力。
他把目光,投向了大海。
盐。
在大胤王朝,盐和铁,都是官府专卖。
利润高得吓人。
但官盐的质量,却差得要命。
又苦又涩,里面全是杂质。
老百姓没办法,只能吃这种高价的劣质盐。
苏砚来到了沿海的一个小渔村。
他看到,这里的官府盐场,用的还是最原始的“煮盐法”。
把海水一遍遍地煮,费时费力,产量还低。
苏砚笑了。
这技术,也太落后了。
他拿出手机,搜索“晒盐法”。
详细的图文教程,立刻就出来了。
只需要开辟盐田,利用太阳和风,就能把海水里的盐分析出来。
成本几乎为零。
他还找到了更厉害的技术。
化学提纯。
用简单的化学反应,就能把粗盐里的氯化镁、氯化钙这些发苦的杂质,全都去掉。
得到雪白雪白的精盐。
苏砚在渔村里,找了几个信得过的穷苦渔民,秘密地建了一个私盐工坊。
他画出图纸,指导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