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一个清瘦的年轻人,戴着眼镜,面容清秀,目光望向远方。
那就是沈知寒。
苏晚凝视着照片,忽然理解为什么祖母会为这样一个男子守护一生的记忆。
她将照片保存下来,继续寻找其他线索。
接下来的几周,她利用业余时间查阅各种资料,联系历史研究者,甚至雇佣了香港的私家侦探,但进展甚微。
就在她几乎要放弃的时候,突然想起信中一个细节:沈知寒曾说他的母亲是女子中学教师。
1946年的一封信中,他提到“家母今日退休,圣玛利亚女中为她举办了欢送会”。
圣玛利亚女中!
上海著名的女子教会学校,许多档案保存完好。
苏晚立即联系了该校的档案馆,查询1946年退休的教师中是否有姓沈的。
几天后,她收到回复:1946年秋天,国文教师沈周梅梅退休,其独子沈知寒时任复旦大学讲师。
沈周梅梅...苏晚默念着这个名字,忽然想起什么。
她快速翻阅祖母的信件注释,在1947年5月的一封信后,祖母写道:“...今天知寒带来他母亲做的桂花糕,其实我知道那是他从南京路的老字号买的。
他总是这样,小心翼翼地维护我的自尊。
沈母名叫周梅梅,是知名的才女,战前出版过诗集,我少年时曾读过她的作品,很是钦佩...”周梅梅...沈知寒...苏晚突然心跳加速。
她想起最近在拍卖会上购得的那本《雪莱诗选》,扉页上的题字:“给知寒,愿诗歌照亮你的路。
永远爱你的母亲,1946年冬。”
她冲进书房,从书架取出那本书,颤抖着打开扉页。
“给知寒...永远爱你的母亲...”难道这本书就是沈知寒的那本?
怎么会流落到伦敦的拍卖会上?
她仔细检查这本书,发现在最后一页的空白处,有一行极小的钢笔字:“若拾获,请联系香港邮箱1735,必有重谢。”
苏晚深吸一口气,试图平复激动的心情。
她立即上网查询香港邮箱1735的信息,发现这个邮箱号属于香港大学图书馆特藏部。
她给港大图书馆发了邮件,解释了自己发现这本书的经过,并询问邮箱1735的相关信息。
第二天,她收到了特藏部主任的回复:“尊敬的苏女士: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