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得如此聪慧、明理、有主见。
他心中感慨万千,既有对女儿成长的欣慰,又有对她婚姻不幸的心酸,最终化为一声长叹:“也罢……便依我儿所言。
为父这便修书卫家。
只是苦了我儿了……能为父亲分忧,女儿不苦。”
文姬垂下眼睑。
又一条资源的桎梏,被巧妙地解开了。
资金的来源和规模,将得以大幅扩大。
第五幕:无声的成长夜色如水,文姬独自坐在窗前,面前摊开着那幅简陋的舆图,旁边放着蔡禾今日刚送来的、装着新铸金饼的小匣子。
云岫已经睡下。
窗外万籁俱寂,只有远处偶尔传来巡夜士兵的梆子声。
来此世界已数月,她已不再是那个初来时惊慌失措的现代女孩。
紧张有序的谋划和布局,占据了她的心神,也锻炼了她的意志。
她用手指轻轻划过舆图上从长安到交州的漫长路线。
每一步都充满未知,每一步都可能失败。
但她已别无选择。
父亲今日在饭桌上,无意中又感叹了一句:“今日听闻相国欲铸小钱,以一当五,强令推行,恐民间又将是一番折腾……哎,多事之秋啊。”
这看似随口的感慨,听在文姬耳中,却是又一个强烈的信号:董卓政权正在通过掠夺性的金融手段苟延残喘,其经济基础即将崩溃,社会动荡会进一步加剧。
她的时间,真的不多了。
她收起舆图和金饼,目光变得无比坚定。
等待的种子已经播下,情报网、资金流、前路探察都在默默进行。
她现在要做的,就是继续潜伏,继续积累,如同蛰伏的猎手,等待那个历史性时刻的触发。
那一刻,将是所有暗流汇聚成滔天巨浪的时刻。
而她,必须准备好在那巨浪中,夺下父亲,杀出一条生路。
(第二章 完)第三章:积跬步以至千里第一幕:纸跃龙门蔡府后院的工坊成了文姬的第一个“根据地”。
改良造纸术的成功,不仅带来了“蔡氏纸”的美名和稳定的资金流,更成为了一个绝佳的掩护和社交切入点。
文姬并未满足于初期的成功。
通过蔡禾,她持续向工匠们灌输更精细的理念:“女公子说,楮树皮与麻的配比或可再调,试试七分楮三分麻?”
“捞纸的竹帘,经纬可否再密上二十目?”
“听闻西域有一种‘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