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预。

上周,我成功调解了一起纠纷,双方最后竟然握手言和。

谢谢您让我找到了勇气和专业精神的结合点。”

陈默把这封信放在办公桌玻璃板下,每当遇到挫折时,就看一看它。

9 铜像揭幕一年后,陈默再次登上高铁前往永昌县。

这次他是去参加丁伯权纪念铜像的揭幕仪式。

车厢内,他注意到一个有趣的现象:一位年轻人正在温和地提醒旁边乘客不要把音乐放得太大声,而被提醒者欣然接受并道歉。

“现在大家越来越意识到公共空间的重要性了,”坐在陈默旁边的乘客评论道,“前几天我还看到有人主动把行李重新摆放,给别人的大箱子让地方。”

陈默笑笑没说话,心里却感到欣慰。

他知道变化是缓慢的,但确实在发生。

到达永昌县,陈默惊讶地发现县城变化很大。

不仅街道更加整洁,更重要的是,人们的精神面貌似乎也焕然一新。

随处可见的“学习丁伯权精神”标语下,是实实在在的行动:志愿者协助交通引导,社区工作人员耐心解答问题,甚至小朋友都更加礼貌懂事。

“丁伯权给了我们一种自豪感,”县公安局局长在纪念仪式上说,“他让我们明白,平凡人也能做出不平凡的事,关键在于选择和行动。”

唐女士也出席了仪式,她现在是一家公益组织的负责人,专门帮助事故幸存者心理康复和再就业。

“痛苦没有白白浪费,”她告诉陈默,“它让我找到了新的人生目标。”

陈默被邀请在仪式上发言。

他讲述了这一年来自己的所见所闻,从人们最初的谨慎和犹豫,到后来的尝试和改变。

“丁伯权警官曾经问我,‘如果我们每个人都因为顾虑而选择冷漠,这个社会会变成什么样子?

’”陈默说,“现在我想回答:我们会失去人性的温暖,失去联结彼此的纽带,最终失去作为共同体存在的意义。”

仪式结束后,陈默独自站在丁伯权的铜像前。

铜像塑造的是丁伯权微笑着向前伸手的姿势,基座上刻着他生前常说的话:“只是做了该做的。”

“你做到了,老丁,”陈默轻声说,“你改变了很多人,包括我。”

10 银幕再现从永昌县返回后,陈默接到了一个特殊请求:一位导演想以丁伯权的

上一章 继续阅读

第7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