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写写画画。
李健注意到那是一个创作本,上面已经有一些歌词和旋律的草稿。
“我想写一首歌,”单依纯解释说,“关于今天的经历,关于尼古拉老师和那些孩子们。”
渡船在湖面上平稳行驶,单依纯沉浸在创作中,不时哼唱几个音符。
李健不去打扰她,只是静静欣赏着这一刻——一个年轻音乐人找到创作灵感的瞬间,比贝加尔湖的任何风景都更加动人。
到达对岸时,天已经黑了。
星空下的贝加尔湖显得神秘而深邃。
单依纯终于抬起头,眼中满是兴奋。
“我写了段旋律,您想听听吗?”
她问,不等李健回答就已经开始轻声哼唱。
旋律简单却动人,有着俄罗斯民歌的影子,又融合了中国音乐的柔美。
歌词讲述着一个关于传承和希望的故事,就像湖水流淌不息,音乐代代相传。
哼唱完后,单依纯有些紧张地看着李健:“怎么样?”
“很美,”李健真诚地说,“而且很真诚。
这就是你的风格——不刻意追求复杂,而是用最简单的旋律表达最真实的情感。”
单依纯的脸上绽放出笑容,在星光下格外明亮。
这一刻,李健在她身上看到了一个真正艺术家的潜质——不仅有天赋和技巧,更有对生活的感知和对人性的理解。
回住宿处的路上,单依纯的话多了起来,兴奋地谈论着自己的创作想法和未来的计划。
她的思维敏捷而富有创意,不时冒出一些令人惊喜的点子。
李健大多时候只是倾听,偶尔给予一些指导和建议。
到达住处时,单依纯忽然郑重地对李健说:“老师,谢谢您。
今天让我明白了,成功不只是关于成名和获奖,更是关于用音乐触动了多少人的心。”
李健拍拍她的肩膀:“记住这种感觉。
未来的路还很长,你会面对很多诱惑和选择,但只要你保持今天的这份初心,就永远不会迷失。”
那晚,单依纯在自己的房间里继续完善那首新歌。
她时而弹吉他,时而在本子上写写画画,完全沉浸在创作的世界中。
偶尔,她会望向窗外的贝加尔湖,寻找灵感。
深夜,她终于完成初稿,给歌曲取名为《湖心的回音》。
歌词讲述着音乐如何像湖水的涟漪一样,从一颗心传到另一颗心,永不消逝。
她在日记本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