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贪墨军饷、纵容家奴欺行霸市”,并提供了“确凿”人证物证。
显然,这是刘墉的反击,意在剪除赵宸在军中的羽翼,打断他的整军计划。
朝堂之上,郭晟慷慨陈词,证据似乎滴水不漏。
杨鸿气得脸色铁青,连呼“冤枉”,却一时难以自辩。
不少官员明哲保身,沉默不语。
刘墉则在一旁闭目养神,仿佛一切与他无关。
赵宸心知肚明这是构陷。
但他若直接强行保下杨鸿,不仅难以服众,还会彻底暴露自己和刘墉的矛盾,引发朝局动荡,此时边境未宁,绝非好事。
怎么办?
硬保不行,妥协更不行。
赵宸目光扫过群臣,忽然灵光一闪,有了主意。
他缓缓开口,声音听不出喜怒:“郭爱卿所奏,事关重大,朕甚为震惊。
杨爱卿,你有何话说?”
杨鸿跪地叩首:“陛下明鉴!
臣绝未贪墨军饷!
至于家奴之事,臣疏于管教,确有罪过,但绝未纵容欺行霸市!
请陛下彻查!”
赵宸点点头,看向刘墉:“丞相以为该如何处置?”
刘墉睁开眼,慢条斯理道:“老臣以为,既有人证物证,当先将杨尚书停职,交由三司会审,以正国法。”
“丞相所言,有理。”
赵宸话锋一转,“然,眼下边境战事未休,临阵换将乃兵家大忌。
不若这样,杨爱卿暂且留任兵部尚书,戴罪立功,全力负责对狄戎战事。
但其府邸家产需即刻查封,家奴收押,由大理寺、御史台、刑部共同审理此案。
若最终查实杨爱卿清白,朕自有赏赐,若真有贪墨……朕定斩不饶!
如此,既不耽误军国大事,也能彰显朝廷法度,丞相以为如何?”
这一手以退为进,高明至极。
既保住了杨鸿的兵权,维持了军队稳定,又没有公然包庇,走了司法程序,让人挑不出错处。
还把皮球踢回给了刘墉——你若反对,就是不顾边境安危。
刘墉眼角微微抽搐,深深看了赵宸一眼,只得躬身:“陛下……圣裁。”
赵宸心中冷笑:老狐狸,想用阳谋搞我的人?
朕用现代职场政治思维跟你玩!
7 杨鸿感激涕零,更加卖力地投入到对狄戎的战事中。
有了新式兵器和皇帝的信任,他指挥军队接连打了几个小胜仗,逐渐掌握了战场主动权。
赵宸的威望在军中与日俱增。
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