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个“家”的概念,正在被那个窃贼一点点蚕食、重构。

我不能失去她。

更不能以这种荒谬的方式失去。

愤怒没有冲昏头脑,反而像一种高效的冷却液,让我的思维变得异常清晰。

林风、“彼岸”、意识潜渡。

所有的线索都指向那个废弃FTP站点日志里提到的名字。

我需要更多关于“彼岸”和“林风”的数据。

而这些东西,绝不可能通过公共网络搜索得到。

我必须进入他们的内部网络。

这无异于数字领域的自杀式冲锋。

以我一人之力,对抗一个显然拥有顶尖网络安全技术的生物科技巨头。

但程序员有一项敌人或许低估的优势:我们极其擅长寻找和利用规则漏洞,尤其是人的漏洞。

我回忆起林风。

他是天才,但他也有所有天才的通病——某种程度上的傲慢,以及对自身造物的过度自信。

他曾在大学里嘲笑那些依赖复杂防火墙的安全策略,说“真正的堡垒往往从内部被攻破,最坚固的协议,其最弱一环永远是执行它的人。”

“锚点”……“密匙后门”……这些词在我脑中盘旋。

如果“意识潜渡”需要“锚点”来稳定,那这个“锚点”会是什么?

一段记忆?

一个特定的人?

还是……一段特殊的认证代码?

而“密匙”,是林风留给自己的后门吗?

一个只有他知道的,能绕过“彼岸”主系统的紧急通道?

一个大胆到近乎疯狂的计划逐渐成型。

我没有尝试去攻击“彼岸”那铜墙铁壁的主防火墙。

那是不可能的任务。

我重新连接那张不记名流量卡,但这次,我的目标不是“彼岸”的服务器IP。

我启动了一个自编写的定向爬虫,它的任务只有一个:扫描“彼岸”公司所有公开的、或曾公开过的对外联络端口,寻找任何可能存在的、被遗忘的调试后门或低安全等级的子服务器。

这就像在沙漠里寻找一粒特定的沙,希望渺茫。

时间在枯燥的扫描中流逝,仓库外的天色从昏暗到漆黑。

就在流量即将耗尽的前一刻,扫描器突然发出了一声微弱的提示音。

它找到了一个东西。

一个极其古老的、几乎被遗弃的SSH(安全外壳协议)服务端口,开放在一台看起来像是内部测试用的老旧服务器上。

它的系统版本低得

上一章 继续阅读

第9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