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授!
你们把‘自适应热补偿’的核心算法,给了智工科技?!”
苏明正在整理数据,头都没抬:“坐。
新到的明前龙井,尝尝。”
林砚压着火,没动:“宏远投入了最好的设备、最核心的订单、最优秀的工程师配合你们!
你们转头就把成果给了我们的竞争对手?
这叫合作?
这叫背叛!”
苏明终于抬起头,镜片后的眼睛平静如深潭:“林工,你眼里的‘产教融合’,是宏远独占东江工院的智力资源,筑起技术高墙。
而我眼里的‘产教融合’,是让知识像水一样流动,让产业生态像森林一样共生共荣。”
她打开投影,一幅动态的“长三角智能制造生态图谱”在墙上铺开。
无数光点闪烁,连线交织:“看这里,”苏明指着一片蓝色光点,“智工科技,用我们的‘自进化算法’优化手机中框CNC工艺,将换线时间缩短40%,良品率提升至97%。
他们的成功,验证了算法的普适性,反哺了我们的模型迭代。”
她又指向一片绿色光点,“宏远,用我们基于数字孪生的‘预测性维护系统’,将设备意外停机率降低65%,备件库存减少30%。
你们的数据,让算法更懂‘重载’和‘高精’。”
她的手移向一片黄色光点,“再看这里,隔壁青浦区的‘丰收农机’,一个年产值三千万的小厂。
他们用不起我们的高端算法,但学生们简化版的‘农机具磨损预警APP’,帮他们把收割机故障率降了40%,农民兄弟少受了多少罪?”
最后,她的手指划过整张图,“还有传感器厂商、软件开发商、职业院校……都在这个生态里找到位置,贡献价值,分享红利。
林工,宏远得到的,不是一个‘技术包’,而是一个‘创新引擎’。
学生在这里学会解决真实世界的问题,教授在这里验证最前沿的理论,而你们——获得持续自我进化的‘工业大脑’。
知识只有在流动中增值,在碰撞中升华,在共享中永恒。
这才是产教融合的终极价值——不是绑定一棵树,而是培育一片森林。”
林砚怔在原地,像被一道闪电劈中。
他看着图谱上那些闪烁的光点,那些交织的连线,第一次感到自己视野的狭隘。
他想起小陈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