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儿女私情能够跨越的了。”
自那以后,芈月越发专注于辅佐昭襄王治国。
她将多年执政经验悉心传授,教他如何平衡朝中势力,何时该强硬,何时该怀柔。
“治国如烹小鲜,火候至关重要。”
芈月常对儿子说,“商鞅之法使秦强盛,但过严则民怨;儒家之言使民顺从,过宽则国弱。
王者之道,在于刚柔并济。”
昭襄王日益成熟,在母亲指导下,推行了一系列改革:减轻某些过于严苛的刑罚,鼓励农耕,优待有才之士不论出身。
秦国在他的治理下,不但军力强盛,民生也逐步改善。
公元前286年,芈月决定还政于子,退居深宫。
朝臣们纷纷上书挽留:“太后英明,陛下尚年轻,仍需太后辅佐。”
芈月却态度坚决:“雏鹰终须独自翱翔。
陛下已能独当一面,我再临朝,反成掣肘。”
昭襄王也恳求母亲继续辅政,芈月只是摇头:“稷儿,母亲不能永远陪在你身边。
你要学会独自面对风雨,这才是真正的成长。”
退居甘泉宫后,芈月并未完全不理政事,只是转为幕后建议。
她开始撰写《治国策》,将一生执政心得记录下来。
“太后,您该休息了,连日书写,恐伤身体。”
老侍女见芈月深夜仍在竹简上奋笔疾书,忍不住劝道。
芈月抬头微笑:“时间不多了,我总得给稷儿,给后世留下些什么。”
《治国策》中,芈月详细记述了如何应对宫廷政变、如何处理与外族关系、如何平衡朝中各方势力、如何培养继承人等宝贵经验。
其中特别强调:“王者非天生,皆由学而成。
故教太子乃国之根本。”
这一时期,秦国对外扩张加速。
白起等将领东征西讨,连连取胜。
昭襄王常来甘泉宫与母亲分享捷报。
“母亲,白起又攻下楚地三城!”
一次,昭襄王兴奋地前来报告。
芈月却没有喜悦之情,反而忧心忡忡:“稷儿,秦虽强盛,然连年征战,民疲兵乏。
且过犹不及,若诸国联合抗秦,后果不堪设想。”
昭襄王不以为然:“如今六国皆弱,岂能联合?”
芈月叹息:“记得母亲与你讲过的唇亡齿寒的故事吗?
今日秦取楚地,他日诸国必生恐惧。
恐惧使人联合,切不可小觑。”
果然,公元前284年,燕将乐毅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