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轮碾过路面,留下两条痕迹,似有淡雅的香风在鼻尖萦绕。

悬在车门上的银铃,随着马车前行轻轻摇曳,发出悦耳的铃声。

银铃下方还悬着一块菱形木牌,其上用烫金大字写着一个崔字。

宝马香车雕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刘靖的脑中不由想起辛弃疾的《青玉案》。

马夫是一名壮汉,蓄着浓密的络腮胡,身着短打劲装,腰挂一柄横刀,鹰隼般的目光不时左右扫动。

恰在这时,车窗绸帘掀开,一名须发皆白,面容清癯的老者,目光悲悯的看向墙根下的流民。

当扫过刘靖时,老者目光一顿。

那是一双清澈的眼神,与其他流民的麻木呆滞不同,老者在对方眼中看到了许多复杂的情绪,却唯独没有敬畏。

“停下。”

老者忽然开口。

壮汉立即勒住缰绳,稳稳将马车停车,恭敬地问道:“阿郎何事?”

老者并未解释,而是吩咐道:“扶我下来。”

闻言,壮汉当即掀开车帘,搀扶着老者下了车。

白底鹿皮靴子踩在黄土路上,老者弹指掸了掸衣衫,缓步来到刘靖身前。

一旁的尸臭味,以及飞舞的蝇虫让壮汉皱起眉头,他不明白阿郎为何要来到这些烂泥一样的流民跟前,但作为家臣,只能恪尽职守,护卫阿郎安全。

老者居高临下的看着刘靖,开口问道:“从何而来?”

“山东。”

刘靖艰难地张开口,嗓音沙哑。

“竟还是乡党。”

听到他从山东来,老者面色柔和了几分,又问:“因何而来?”

“老家遭了兵灾,又逢大旱,活不下去了。”

短短一句话,几乎耗尽了刘靖全身的力气。

见他一口流利的官话,老者轻咦一声:“进过学?”

刘靖点点头。

老者温声道:“老夫家中还缺一马夫,你可愿……”

上一章 继续阅读

第2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