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牧心穿着白裙子,曲桐穿着蓝衬衫,两人牵着手,对着镜头笑。
照片下面写着一行字:“心之所向,便是晴天。”
回国那天,飞机在云层上飞行。
苏牧心靠在窗边,看着窗外的云像棉花糖一样软。
曲桐握着她的手:“还想去哪里?”
苏牧心笑了:“哪里都行,只要跟你在一起。”
她知道,世界很大,风景很美,但最美的风景,始终在身边。
这双眼睛让她看见了世界,而曲桐,让她看见了爱的样子。
回国后,她们把家安在了江南一座临水的小城。
租了间带院子的老房子,院墙边种着苏牧心喜欢的绣球,曲桐在窗下搭了个小画室,阳光透过雕花木窗洒进来,落在摊开的画纸上,暖得像块蜜糖。
苏牧心开始在网上连载画册《目之所及》,没料到竟慢慢有了名气。
有出版社找来谈出版,还有画廊邀请她办个展。
她拿着合同有些犹豫,曲桐正帮她把晾干的画收进画夹,头也不抬地说:“去啊,让更多人看看你眼里的世界,多好。”
“可我总觉得……”苏牧心摩挲着合同边缘,“这些画里,有太多你的影子了。
没有你,我根本看不见这些。”
曲桐放下画夹,从身后抱住她,下巴抵在她肩上:“傻姑娘,我的不就是你的?
你画下来,就是把我们一起走过的路都记下来了。
再说了,办画展时,我还能当你的专属讲解员——‘这幅樱花树下的人是我,当时她把花瓣别我发上,害我笑了半天’,多有意思。”
苏牧心被她逗笑,心里的犹豫散了大半。
她转身回抱曲桐,鼻尖蹭到她颈间的薄汗——刚帮她搬完画架,曲桐总这样,什么重活都抢着干,生怕累着她。
画展办在深秋。
开展那天,画廊里挤满了人。
苏牧心的画挂在墙上,从大理的樱花到冰岛的极光,从敦煌的壁画到马尔代夫的海,每一幅都亮得像有光。
有观众站在《古城夜》前轻声讨论:“你看这光影,画里的人眼里像有星星。”
苏牧心站在角落,看着人群中的曲桐。
她正给一个小姑娘讲画里的故事:“这是在喀什古城拍的,那天她跟着当地人学跳舞,裙摆扫到葡萄架,掉了一串葡萄砸在我头上,甜得很。”
小姑娘听得眼睛发亮,拉着她问:“那后来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