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那段时间哑奴看着都心疼。

公孙劫每日睡得不足两个时辰。

经常是趴在书房内对付。

鸡鸣之时,便会惊醒。

因为赵国已经腐朽不堪。

公孙劫肩膀上挑着整个赵国。

他能不累吗?

年纪轻轻,便生有白发。

秦国才是公孙劫真正的舞台!

也只有在秦国,他能一展所长。

自来至咸阳后,公孙劫恢复了神采。

脸上总是洋溢着笑容。

一扫往日的郁闷憋屈!

这才是君上该有的样子啊!

看着公孙劫沉浸在竹简中。

哑奴蹑手蹑脚的向前走去。

朝着婢女们比划。

让她们都先回去。

现在有他伺候着就行!

三日后。

章台宫门前。

姚贾笑呵呵的与朝公们打着招呼。

还有宿卫宫中的中郎将。

他们皆是头戴鹖冠,手握秦铍。

千万别瞧不上他们。

他们基本都是将二代。

能守章台的,岂是普通人?

比如站在最前面的青年。

名为蒙恬,出自蒙氏。

为将军蒙武长子!

自幼便常伴大王于宫中。

年纪轻轻,就已官至右中郎将。

这把宝剑已打磨的很锋利。

不出三年,便可出鞘!

秦国的郎官制度这时候算先进的。

取公卿子弟入宫为郎。

有议国事的议郎。

有宿卫宫中的中郎。

有陪伴大王左右的侍郎。

他们都归郎中令管辖。

在宫中跟着大王学习政务。

是秦国极其重要的出仕途径。

现在,秦王就栽培了一大批郎官。

这些人都是他的死忠心腹!

也是他一手提拔上来的。

通过郎官,也能与贵族绑定。

他们知道,秦国究竟谁才是王!

蒙恬、蒙毅、李信、王离、冯劫、李由……

这些人背后都有着宗族支持。

但他们的能力也是相当出众。

否则如何脱颖而出?

“姚公今日来的倒是挺早。”

御史大夫隗状缓步上前。

打量着姚贾。

“话说,公孙先生呢?”

“这两日听说都在终南宫。”

“大王还自御史府调了批竹简。”

“贾也未能见到。”

“姚公这回可是立下大功。”

“是啊,姚公可要设宴款待。”

“今日廷议,必能进爵。”

“爵位高低,都是为大王效力。”

姚贾是满脸真诚。

说的也是滴水不漏。

他们也都只是说笑而已。

毕竟姚贾这回确实立下大功。

顺利将公孙劫带回赵国。

也是满足了大王的心愿。

“咳咳!”

昌平君缓步走来。

百官皆是收起笑容。

很快,两侧宫门被缓缓推开。

谒者缓步走出。

用极其高亢的声音通知。

“入殿!!!”

昌平君意气风发。

自右侧大门而入。

秦国是以右为尊。

昌平君作为相邦,自是右边首位。

其余大臣是紧随其后,各自入宫。

宽阔的章台宫内充斥着严肃的气氛。

百官各自就坐。

有御史手握三尺木牍。

在宫殿两侧巡视。

凡有不敬者,皆削爵逐出章台。

廷议是很严肃的事。

就算大王没来,也不能嘻嘻哈哈。

秦国自商君变法起,便以法家治国。

秦法事无巨细,织成了密密麻麻的法网,将他们全都笼罩在内。

所以,老秦人往往比较严肃。

谒者缓缓将官门合上。

而后将最中间的大门打开。

秦王政坐在王辇上。

头戴冕旒冠,着黑色朝服。

腰间佩剑,意气风发。

有十六位武士扛着自陛石而过。

“大王至——”

“吾等拜见大王!”

“大王万年,大秦万年!”

“诸卿,坐!”

“谢大王!”

秦王政正坐于王榻。

如鹰般锐利的眸子环视群臣。

百官握着玉圭,各自入座。

终于,他扬起抹微笑。

“今日廷议,是有些事要宣布。”

上一章 继续阅读

第30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