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若是深究下去,不仅杨晓难逃“勾结宫闱”的罪名,杨玉环更是首当其冲!这甚至比军事上的指控更加致命!
殿内瞬间死寂!所有人的目光都死死盯着那枚香囊,眼神各异,有震惊,有疑惑,有贪婪,有幸灾乐祸!
李隆基的目光也变得锐利起来,他死死盯着那枚香囊,又缓缓看向脸色惨白的杨玉环,眼中充满了怀疑和审视:“玉环......此物......”
杨玉环吓得魂飞魄散,娇躯摇摇欲坠,大脑一片空白,根本不知如何解释!难道说这是自己昨夜才送给侄子的?那岂不是坐实了私相授受、行为不端?
杨晓心中骂遍了高力士祖宗十八代!这老狐狸,果然在关键时刻捅刀子!但他知道,此刻绝不能慌!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杨晓猛地抬起头,脸上非但没有惊慌,反而露出一丝“恍然大悟”和“哭笑不得”的神情,声音响亮甚至带着点委屈:
“陛下明鉴!太子殿下误会了!这......这哪里是什么宫制香囊?这分明是......是臣侄离京前,家中侍女怜月那丫头,见臣侄要去那刀兵凶险之地,非要塞给臣侄的平安符啊!她自个儿胡乱绣的,针脚粗陋,怕臣侄嫌弃,还非说是照着西市胡商卖的图样学的什么......什么‘鸳鸯护体’的异邦祈福花样!臣侄拗不过她一片忠心,这才戴在身上,没想到竟惹出这般误会!真是......真是羞煞人也!”
他语速极快,语气带着少年人被戳破私情的“窘迫”和“抱怨”,巧妙地将“宫廷纹样”解释成了“胡商图样”,将“私相授受”扭转成了“侍女忠心”。
说着,他还故意将香囊解下,递向前方,一副“你们不信自己看”的光棍模样:“陛下若不信,尽可查验!这针线活儿,比起宫中尚服局的手艺,怕是差了十万八千里呢!”
这番急智的反转,配上他那恰到好处的“窘迫”表情,顿时让殿内紧张的气氛为之一滞。
李亨愣了一下,显然没料到杨晓竟能如此急中生智,将事情扯到一个侍女身上。他狐疑地看向那香囊,隔得远,确实难以立刻分辨针脚细节。
高力士眼底深处闪过一丝极难察觉的讶异,随即又恢复了古井无波。
李隆基闻言,眉头稍展,仔细看了看那香囊,似乎......确实不像是顶尖的宫廷绣工(杨晓故意说得夸张,其实怜月手艺不错,但毕竟不是专业宫廷匠人),再看杨晓那副“委屈巴巴”的样子,心中的怀疑消了大半,反而觉得太子和高力士有些小题大做,甚至......有点想笑。
“胡闹!”李隆基板起脸,斥责了一句,语气却缓和了不少,“一个侍女缝制的玩物,也值得大惊小怪!成何体统!”
杨玉环提到嗓子眼的心,终于稍稍落回一点,浑身冷汗涔涔,几乎虚脱,看向杨晓的眼神,充满了劫后余生的感激和一种难以言喻的......悸动。他竟又一次......在绝境中护住了她!
李亨脸色阴沉,却也不好再抓着一个小小的香囊不放,只能冷哼一声,不再言语。
经过这么一打岔,方才关于潼关军情的激烈争吵气氛也被破坏了不少。
李隆基疲惫地揉了揉额角,挥挥手:“罢了!潼关之事,就依韦卿所奏,另派御史前往核查军情。杨晓,你劳军有功,亦有失察之过,功过相抵,回去好生反省吧!”
“臣侄......谢陛下隆恩!”杨晓心中暗松一口气,知道这一关,总算又侥幸熬过去了,连忙叩首谢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