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黄初二年春,洛阳太学的“藩属学馆”外,大月氏王子握着《论语》,正与中原学子争论“仁政”之义;不远处的工坊“技艺传习所”里,高句丽工匠围着改良后的冶铁炉,认真记录水力鼓风的原理——这两处正是曹昂监国后主推的“藩属教化”核心,如今已初见成效。
曹昂刚查看完学馆课业,马钧便捧着新制的“突火枪”赶来,枪身裹着精铁,前端装着火药与铅弹:“太子殿下!此物比之前的火药罐更便携,一人便可操作,射程能达五十步,试射时击穿了三层木板!”
曹昂接过突火枪,掂量着重量:“很好,先造两百支装备火器营,让士兵加紧操练。另外,之前提的‘火药箭’进展如何?若能用于水师战船,对防备海盗、稳固海疆大有裨益。”
“已造出样品!”马钧递上一支箭,箭杆后绑着小型火药筒,“点燃引线后射出,能引燃敌方战船帆布,昨日在洛水试射,成功点燃了模拟敌船。”
正说着,西域都护府的急报传到:匈奴残部联合西域少数部族,袭扰敦煌郡,劫掠商队。曹昂当即召集群臣议事,张辽主动请战:“殿下,末将愿率三万骑兵,再带五百支突火枪,前往敦煌平乱,必让匈奴不敢再犯!”
曹昂点头:“准奏。此次平乱,不仅要击退匈奴,更要让西域诸国看清大魏的实力。可命敦煌太守提前联络西域友好部族,形成夹击之势;同时带上部分藩属学馆的西域学子,让他们亲眼见证大魏军力,回去后向本国传递归附之意。”
张辽率军出发后,曹昂又将精力投入“藩属治理”——针对高句丽时常暗中联络辽东部族的问题,他下旨:高句丽质子需在太学完成五年学业方可归国;同时派官员协助公孙康整顿辽东吏治,推行中原律法,从根源上杜绝部族私通。
两月后,敦煌传来捷报:张辽用突火枪击溃匈奴主力,斩杀匈奴首领,俘获牛羊万头,西域叛乱部族纷纷投降。随行的西域学子将见闻传回本国,龟兹、于阗等国当即派使者前往洛阳,愿增派质子,加强与大魏的通商往来。
这日,曹昂在东宫批阅平乱奏疏,系统提示音响起:主线任务“藩属教化,火器强军”完成。奖励:‘火器战术图谱’,解锁‘藩属朝贡规范’权限,西域诸国对大魏归属感提升至92(忠心)。
曹操此时走进东宫,手中拿着南海市舶司的奏报:“昂儿,扶南、林邑等国听闻我们平定匈奴、改良火器,主动提出愿派水师协助大魏巡查南海,共同防备海盗。”
曹昂接过奏报,眼中泛起笑意:“这便是教化与强军并行的成效——既以文明吸引,又以实力震慑,藩属才会真心归附。接下来,我们可借助藩属水师,探索南海更远的岛屿,让大魏的海疆延伸至更广阔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