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李世民挥挥手,让李君羡退下去,然后对秦奕示意道:“坐吧,随意一些。”

秦奕看了看李世民,便直接走过去,一屁股坐在了坐垫上,一点儿坐象也没有。

李世民也并未因此而生气,只是看了一眼,随口道:“放心吧,朕早晚都会下令把你押去午门外斩首。”

“满足你一心求死之意!”

秦奕愣住了。

啥意思?

老李,你看出来了?

“多谢陛下!”秦奕也不管不顾这些,随口回了一句。

李世民则是开口问道:“你问朕,古往今来,可有四十年之太子?”

“朕现在回答你,没有。”

“秦卿,你可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秦奕回道:“没有。”

李世民点了点头,继续问道:“秦卿,朕这里有上一位御史的奏疏,他似乎和你一样,一心求死。”

“奏疏之上,每每之言,都是言辞犀利无比,似乎有意无意地激怒朕。”

“朕最后没能忍住,下令处斩。”

“如今再看他的奏疏,却又觉得有几分道理。”

“六朝何事,只为门户私计。”

“如今之大唐有制,人分三等,可长此以往,朕又有多少贤才可用?”

“大唐又有多少贤才可辅佐帝王守好这盛世?”

“秦卿可有办法解决此患?”

“秦卿若是能让朕满意,朕便随了你的心意!”

秦奕端做起来,认真问道:“当真?”

李世民肯定地回道:“君无戏言!”

秦奕直言道:“那好。”

随即开始建言道:“想要解决这个隐患,其实也不难,最主要的一点,便在于科举。”

“陛下先废除什么人分三六九等之制,然后在各州建立官学,以教化万民。”

“不管是士族子弟,还是出身寒门,若有能力,便可入学。”

“这官学建造的多了,自然也就能够教出来更多的学子,学子多了,便可推行科举之制。”

“凡是想要入朝为官者,唯有科举一途!”

“从此之后,天下学子们不需要什么举荐、引荐等,只需要参加科举,以真凭实学来获得官名。”

“陛下可以定下府试为第一场科举考试,在各州举行,只取三千学子,给各州名额,这三千学子,再参加第二场考试,名为乡试,只取一千五百位学子。”

“再然后,便是第三场考试,名为会试,只取五百学子,这五百学子再参加殿试,只取两百人。”

“而这两百人便可得进士之身,如翰林院,哪里有官职空缺,可以直接补上。”

“同时,学子们考试之时,直接糊名,不让阅卷的主考官们看到了考生们的名字,以免出现舞弊之事。”

“同时,也不允许考生在卷内有写自己姓名,甚至是户籍等相关信息,一旦出现,直接作废!”

“只需要保证科举的公正和公道,便能于天下万千学子之中,挑选到那些出类拔萃之英才!”

李世民听完,眼前一亮。

“秦卿一语,当真是治国之良策!”

李世民自然是清楚治学的重要性。

但是他更清楚,如今掌握着治学的人是哪些人?

真当建立官学是那么容易的?

建造学堂是没什么问题,一年建造一两座书院,就和修建宫殿一样,左右不过是花点钱。

可书院建造好了之后呢?

如何招收学子?

真当人人都能踏进书院读书呢?

如今之大唐,百姓们连吃饱穿暖都是一个很大问题,哪里还有闲钱供着一个学子。

书院可没办法做到免费教学!

李世民在意的是科举考试糊名之制,是府试、乡试、会试、殿试之制!

是科举考试的公平、公道!

上一章 下一章

第35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