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没看我,只盯着井口,声音低低的:“他把这段画在心里很久了,你现在才看到。”

我想回应,嗓子却哑了,像系统关闭了我这个角色的“语音端口”。

沈雅转头,看着我。

她问我一句话:“你觉得他像不像人?”

我没法回答。

因为我知道——这个井,不是程序生成的。

不是鬼画出来的幻觉。

不是系统自我崩溃的素材增生。

而是——一个孩子死前,在脑波终端上残留的“最后想象”。

他画的,是他想逃走的出口。

而现在,系统加载了它。

把它嵌入到我的剧本里。

作为一个正式段落。

我不是在测试残响进入剧本。

我正在一步步走进他死前,没能逃出去的梦。

(十一)我再次睁开眼时,沈园恢复了原来的景象,一切如常。

天色静止,地砖光滑,风也消失了。

那块塌陷的地面又回到了原样,像昨晚的那一切,只是梦里跑出的一个错行代码。

我站在原来的位置,胸口发紧。

我记得很清楚——那不是素材。

玩具车、青苔、井栏、那句“你偷了我一次梦”…… 那些都不是我写的。

我闭眼,画面重现:一个小男孩,应该是五岁,最多六岁。

手里握着那辆玩具车,在井边跑动。

可能是某次测试中,工作人员没拉好警戒带。

可能是他太小,不懂什么叫“排除区”。

他失足跌进去的那一刻,有没有人听见?

有没有谁,第一时间奔过去?

又或者——他根本没叫。

他只是悄悄掉下去,在黑暗里哭了很久。

没有人拉他出来,也没人解释发生了什么。

然后他的脑波,被留了下来。

我用了那段残响。

在测试阶段,为了“验证情绪共鸣精准度”,我用了那个数据片段。

匿名、冷静、被标记为“有效情绪种子”。

我甚至没查他是谁,只记得编号是AF003。

我以为那是废弃素材。

但他没有消失。

他被“引入系统”——不是像我一样“进入剧本”,而是像数据一样“被载入”,一次、一次、再一次。

每轮剧本,他都醒来,不知道为什么,不能选择,只能体验。

我不是在测试一个系统。

我是拿一个孩子的死亡残响,做了139次体验副本。

我该被清除。

……可是现在,系统却还给了我选择。

我抬头看向

上一章 继续阅读

第10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