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我进了一间相对安静的询问室。
接下来的一个小时,像一场漫长而痛苦的自我解剖。
在李警官耐心而专业的引导下,我强忍着羞耻和哽咽,把“王主任”的电话、短信、微信聊天记录(那拙劣的伪造文件此刻显得无比可笑)、银行的遭遇、以及和王飞的争吵,一五一十地倒了出来。
每说一句,都像是在揭自己愚蠢的伤疤。
李警官听得非常仔细,不时在电脑上记录着。
他偶尔会问一些细节:“对方口音?
转账账户名称?
有没有让你下载过不明APP?”
当我说到银行陈默的分析和张姐的案例时,他赞许地点点头:“南山银行那个小陈我知道,很专业。
他们反应很及时,保住了你的钱。”
最后,他合上记录本,看着我的眼睛,语气温和却无比清晰:“吴女士,我可以明确地告诉你,你遭遇的,是当前非常猖獗的‘冒充政府机关发放补贴’类诈骗。
套路和你描述的,以及银行工作人员展示的案例,完全一致。
骗子利用的就是普通群众对国家政策的信任、对资金的渴望,以及对‘法律制裁’的恐惧心理。”
他打开电脑,调出内部系统的案例库,指给我看几个几乎一模一样的案情通报。
“你看这个,冒充民政局的;这个,冒充残联的;还有这个,和你一样,冒充扶贫办的。
话术、步骤,甚至伪造文件的手法都高度雷同。
他们有一个庞大的网络和话术脚本库。”
李警官的分析比陈默更深入,也更触目惊心。
他详细拆解了骗子的心理操控术,如何一步步让我从惊喜到焦虑再到恐慌,最终失去判断力。
敢情我就是流水线上待宰的其中一只?
剧本都懒得换?
侮辱性极强,伤害性更大!
“那…我的卡…” 我颤声问,最关心的还是那差点飞走的16万。
“公安机关冻结你的卡,是因为反诈平台监测到那笔16万入账的来源账户高度可疑,疑似诈骗资金池,属于保护性止付。”
李警官解释道,“我们会立案侦查,追踪资金来源和去向。
你的卡,在案件调查清楚前,会暂时冻结。
但请放心,只要证明你是受害人,这笔钱最终会解冻归还给你。”
解冻?
归还?
巨大的石头终于从心头落下。
虽然钱暂时拿不回来,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