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日益明显,回东宫的时间越来越晚,脾气也越发阴晴不定。
偶尔看向我的眼神,充满了复杂的审视和压抑的怒火。
他大概终于意识到,我这个看似柔弱的太子妃,似乎并不像表面那么简单。
而我,要的就是他的猜忌和不安。
与此同时,一个名字开始频繁出现在河朔的奏报中——谢清晏。
谢清晏,一个前世被我忽略的名字。
他出身寒门,科举入仕,为人刚正不阿,能力卓绝,却因不肯依附权贵,在工部做个小小的六品主事,郁郁不得志。
前世,河朔瘟疫被封锁,他因上书反对,言辞激烈,触怒龙颜,被贬至边陲苦寒之地,最终默默无闻地死在了任上。
<这一世,因为我的干预,驰援河朔的旨意下达。
谢清晏主动请缨,作为工部派出的技术官员,前往疫区最严重的雍州,负责主持修建隔离病坊、疏通被尸体堵塞的河道、改善饮水卫生等极其艰苦危险的工作。
奏报中,他的名字总是伴随着“宵衣旰食”、“身先士卒”、“颇有成效”等词。
他顶着巨大的压力和危险,硬是在一片混乱和绝望中,稳住了雍州的局面,大大降低了瘟疫的蔓延速度和死亡率。
这个人,引起了我的注意。
一个有能力、有担当、有原则,且对朝廷(或者说对萧彻)并无多少好感的寒门能臣。
这不正是我需要的盟友吗?
机会很快来了。
河朔疫情初步得到控制,但后续的赈灾、重建、安抚流民等工作千头万绪。
朝廷需要派一个重臣前往雍州坐镇,统筹全局。
这差事吃力不讨好,做好了是本分,做不好就是大过。
朝堂上各方势力推诿扯皮,谁也不愿去趟这浑水。
皇帝震怒,目光扫过群臣,最终落在了太子萧彻身上。
萧彻脸色一白。
他刚因“仁德”之名得了些许声望,若此时退缩,前功尽弃。
但让他亲自去疫区刚稳、流民遍地的雍州?
他骨子里养尊处优的贵气和惜命的本能让他犹豫了。
就在这僵持时刻,我再次“适时”地出现了——以给皇帝和太子送参汤的名义。
“父皇,殿下,国事虽重,也请保重龙体。”
我将参汤轻轻放在御案上,声音温婉。
目光扫过御书房内沉默而压抑的气氛,以及萧彻难看的脸色,心中了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