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化,但关键词出来了。

柴胡,这附近山坡上好像就有野生的!

他立刻让孙伟(他认识药材)带着两个村民,打着手电筒去坡上寻找。

幸运的是,果然找到了一些。

熬了柴胡姜汤,小心地给孩子喂了下去。

林天守了大半夜,不停地换温水擦拭。

后半夜,孩子的体温终于开始慢慢下降,呼吸也平稳了许多,沉沉睡去。

天快亮时,杨老根看着退烧的孙子,又看看眼窝深陷、一脸疲惫的林天,粗糙的大手重重拍在林天肩膀上,声音有些沙哑:“林天娃…这次,多亏了你咧!”

这句话,沉甸甸的。

第二天,这件事传遍了杨家沟。

村民们开始真正用正眼看这个平时闷头干活、不爱说话的城里后生。

之后,谁家有个头疼脑热、磕碰外伤,都会忍不住来知青点问问“林天娃”有没有办法。

林天结合那本手册和脑中偶尔闪现的知识,尽量帮忙。

他用盐水消毒,用草药敷伤口,懂得一些基本的卫生常识。

虽然他并非真正的医生,但在极度缺乏医疗资源的农村,这一点点知识就显得格外宝贵。

信任,就像春天的嫩芽,在一片贫瘠的土地上,艰难却又顽强地开始滋生。

苏晓雯来看望生病的孩子时,看到林天耐心照顾的样子,眼神里也多了一丝柔和的光芒。

林天感觉到,自己正在一点点地融入这片土地,被这片土地所需要。

山货与集市·第一桶金?

夏收之后,有一段短暂的农闲。

日子依然艰苦,肚子里缺少油水。

知青们的定量粮根本不够吃,经常饿得前胸贴后背。

林天发现,杨家沟虽然穷,但周围的山上并非一无所有。

他那个“知识库”在识别植物方面似乎格外灵敏。

一次跟着村民上山砍柴,他“无意中”发现了一片长势很好的野山菌(他脑海中断定无毒且味道鲜美),还有几棵野生的山梨树,果子虽小但酸甜。

他采了回去,煮熟了大家分着吃,算是打了一次难得的牙祭。

赵卫东吃得满嘴流油,眼睛发亮:“林天,这山里好东西不少啊!

要是能拿去卖钱就好了!”

卖钱?

这念头让林天心里一跳。

这可是“资本主义尾巴”,被抓到要挨批斗的。

但饥饿和改善生活的渴望压倒了一切。

几个人私下一合计,决定

上一章 继续阅读

第9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