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孩子,根据课程表和作业量,合理安排每天的学习时间与任务。将作业按科目、难易程度分类,制定详细的时间表,如放学后先完成数学作业,中间休息 10 分钟,再进行语文阅读与背诵等。同时,设置适当的弹性时间,以应对突发情况。每周结束后,一起回顾计划完成情况,总结经验,调整不合理之处,让孩子学会自我管理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家庭氛围对孩子学习习惯的养成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为孩子打造一个专属的学习空间,安静、整洁、光线充足,摆放好书桌、书架与必要的学习用品。家长也要以身作则,在孩子学习时,减少看电视、玩手机等娱乐活动,选择阅读书籍、处理工作等安静行为,让孩子沉浸在浓厚的学习氛围中。例如,每天晚上设定固定的 “亲子阅读时间”,家长与孩子各自捧书阅读,分享读书心得,既能增进亲子关系,又能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

专注力是学习的基石。孩子年幼时,注意力容易分散,家长要通过一些方法帮助他们锻炼专注力。如拼图游戏,从简单的几块到复杂的几百块,锻炼孩子观察细节、集中精力完成任务的能力;或是进行书法练习,一笔一划书写汉字,让孩子在安静的氛围中静心专注;在孩子学习过程中,避免频繁打扰,让他们能专注于当下的学习内容,逐步延长专注时间,提升学习效果。

四、养分:情感智慧的温柔滋养

(一)同理心的扎根:感受他人温度

同理心,宛如心灵间的桥梁,能让孩子跨越自我的藩篱,真切体会他人的喜怒哀乐,从而建立起温暖而和谐的人际关系。在孩子成长的旅程中,培养同理心是他们融入社会、收获真挚情谊的关键一步。

当孩子与小伙伴发生矛盾时,正是培养同理心的绝佳契机。家长可以引导孩子换位思考:“如果你是他,被抢走了心爱的玩具,你会有多伤心呢?” 让孩子设身处地感受对方的委屈与失落,进而明白自己的行为可能给他人带来的伤害;在观看影视作品或阅读故事书时,与孩子一起探讨角色

上一章 下一章

第4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