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振声斩断缆绳。
预先藏在桅杆顶的孔明灯冲天而起,灯面绘制的二十八星宿开始旋转。
下游船工看到这异象,纷纷将船帆调转四十五度——七百二十面船帆拼出的,正是大围山火硝矿的立体分布图。
藤井狂笑着举起火铳:“李大人好计策,可惜湘军水师的虎符...”枪响瞬间,玉蓉甩出采药绳缠住他的手腕。
火铳走火点燃商会船上的硫磺桶,冲击波将整段河床掀上天空。
玉蓉在热浪中看到惊心动魄的一幕:燃烧的硫磺粉尘在空中组成巨大的“楚”字,正是李振声后颈的烙印。
第十四章:密信现形,希望的曙光子夜钟声里,幸存的河灯漂至状元洲。
李振声从淤沙中挖出盏完好的荷花灯,灯芯青焰竟还未熄灭。
玉蓉剖开灯座,浸透的夏布上用茶汁写着:“八月中秋,总攻。”
字迹遇空气开始消褪,这正是用安化黑茶多酚写的密信。
对岸突然升起盏血红色天灯,灯下吊着的铁笼里,小满正在唱变调的《采槟榔》。
玉蓉目眦欲裂,正要划船去救,却被李振声死死按住。
男人解开衣襟,露出满背的湘江水域图——那是用茶刺纹的身,遇热即显。
“唐姑娘,且看。”
他割破手腕将血洒入河。
血珠触水的刹那,下游十里突然亮起万千流萤——不,那是湘军旧部后裔举着的桐油火把。
火光组成的水师阵型,正是当年左宗棠大破法军的“雁翎阵”。
玉蓉的眼泪砸在船舷上。
她终于明白,这满河灯影从不是孤军奋战,而是一个民族用文明星火串联起的万里长城。
当她把最后十盏河灯推入水中时,灯阵突然自动排列成北斗七星——斗柄直指大围山主峰,那里埋着中华火药文明最后的火种。
第十五章:总攻前夕,热血的传承八月十四夜,总攻前的月光格外惨白。
玉蓉在唐家老宅点燃七十二盏长明灯,每盏灯罩都用夏布糊成,绘着历代火药匠人的画像。
李振声带来个樟木匣,匣中竟是当年湘军水师的火药配方,封泥上盖着曾国藩的“涤生”印。
子时,第一缕硝烟升起于大围山巅。
玉蓉改良的“地龙金硝”配方,在日本人盗掘的矿洞中引发链式反应。
李振声站在状元洲头吹响牛角号,八百艘渔船同时升起缀满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