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光在墙上晃啊晃。
那是他出发的地方,也是他无论飞多高,都忘不掉的方向。
七、泥土与星光的相逢公益基金成立的第三年,树根在一次乡村教师培训会上遇见了小梅。
她穿着洗得发白的牛仔裤,扎着马尾,正蹲在教室后排,帮一个山区老师调试教学用的平板电脑。
阳光透过窗户落在她发梢,像镀了层金边。
“这平板里存了咱们平台捐赠的课件,您看这里点一下,就能调出多媒体教案。”
小梅的声音清清脆脆,带着耐心的笑意。
那老师是个五十多岁的大叔,搓着手不好意思地说:“麻烦你了姑娘,我这老骨头学这些新玩意儿,笨得很。”
“不笨不笨,”小梅仰起脸笑,“我爸以前也这样,多练几次就会了。”
树根站在门口看着,突然想起高二那年,林晓雨把红烧肉推给他时的样子。
他走过去递了瓶水:“辛苦了,我是李树根,基金的负责人。”
小梅接过水,眼睛亮了亮:“哦!
我知道你!
我们学校图书馆就是你们捐的,孩子们现在天天抱着书看。”
她是邻省一所师范院校的毕业生,放弃了城里重点小学的offer,在山区支教了三年。
这次来参加培训,是想把更多数字化教学的方法带回去。
“山里的孩子聪明着呢,就是缺资源。”
小梅说起学生,眼睛里有光,“上次带他们看平台上直播卖苹果,有个娃说‘老师,我家也种苹果,能不能也上电视?
’你看,他们心里都揣着盼头呢。”
那天晚上,他们在乡镇的小饭馆里聊了很久。
小梅说支教时,冬天要踩着积雪去家访,学生家的土炕凉得像冰,可孩子的作业本永远写得整整齐齐;树根说小时候没钱买练习册,就把课本上的题抄在烟盒背面做,娘总在煤油灯下帮他把烟盒抚平。
“你做的事,比我厉害多了。”
小梅捧着热汤,眼睛亮晶晶地看着他,“我只能带好一个班的学生,你却能让成千上万的农民日子好过点。”
树根摇摇头:“都一样,都是想让日子往好里过。”
他们的感情,就像山里的泉水,慢慢淌着,清澈又扎实。
小梅周末会来基金帮忙,跟着树根去农村考察。
看到农户因为滞销哭红的眼,她比谁都急;看到孩子们在新教室里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