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成功,离不开团队每个人的努力,尤其是顾延负责的情感识别模块。”
她笑着看向身边的人,“他让冰冷的算法,学会了读懂人心。”
顾延站在聚光灯下,看着台下容辞明亮的眼睛,忽然觉得三年前那个卡在68.3%准确率的模型,就像此刻的自己——曾经以为无法突破的瓶颈,其实只是没找到正确的训练方法。
发布会结束后,顾延在实验室整理最终的测试报告。
准确率95.7%,超过了当初定下的目标。
他正准备把报告发给容辞,办公室门被推开,她抱着一盒新到的服务器硬盘走进来。
“还在忙?”
她把硬盘放在桌上,“刚才封总发来消息,说封氏想引进我们的系统,用于他们的私立医院。”
“答应了?”
顾延抬头。
“法务部在对接。”
容辞笑了笑,“技术无国界,只要能帮到患者。”
她拿起那份测试报告,指尖划过“情感识别准确率91.2%”的字样,“这个模块,是你送给系统最好的礼物。”
“其实是您教我的。”
顾延看着她,“您说过,AI的终极目标不是追求冰冷的准确率,而是理解人的真实需求。”
容辞的目光软下来,像被优化过的平滑曲线:“顾延,下个月的国际AI大会,一起去?”
<“好啊。”
他点头时,看到她桌角的宇航员模型旁边,又多了个小小的编程猫摆件,和自己桌上那个一模一样。
窗外的阳光透过落地窗,在实验室的地板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像极了故事开始时那个茶水间的午后。
只是这一次,白衬衫上没有咖啡渍,代码里没有隐藏的注释,只有两个并肩作战的身影,在数据的星河下,调试着属于他们的下一个模型。
或许对于AI来说,95.7%的准确率已是极限,但对于人心而言,理解与默契的生长,永远有迭代升级的空间。
就像此刻顾延看着容辞的眼神,清晰得无需算法识别——那是比任何代码都更精准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