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伯一听眼睛一亮,捋着山羊胡笑眯了眼:“云峰,你这主意好啊,昨晚那些小子们回来念叨,说你要做竹排打鱼,我这心里就直痒痒。
咱这大湾村,祖祖辈辈靠几亩薄田养家,还从来没有谁正经打过鱼呢,更没想过做竹排,真成了,可就是咱大湾村头一份的新鲜事儿!”
二伯也笑着点头,目光落在屋檐下码的整整齐齐的竹子上:“对,这是正经大事儿!竹排要是成了,
往后家里谋生,就多了一条路。还缺啥东西不?尽管说,我们这就去准备。”
“几位伯伯说的是,有了竹排,咱们能去的水域就更广,捕的鱼肯定也更多。
做竹排主要就是竹子,现在准备得差不多,主要是缺些结实的麻绳捆扎竹排。”
“这有什么难的!”李大伯拍着胸脯,“麻绳这事儿包在我身上。你先去做卤肉,我们这就回去准备。”
老二,老三你们跟我来搭把手。
李父着急问道:“哥,我呢?”
“你自己安排,我们走了。”
“行吧,我喂驴子去!”
看着几位长辈匆匆离去的背影,李云峰心里暖烘烘的。
从开始穿越来的无措,到现在被老李家这股子团结劲儿裹着往前走,他的心被这份踏实感填满了。
等众人都走了,他转身进了厨房,发现厨房已经砌好了新灶台,厨房被收拾得整整齐齐。
李大嫂正蹲在灶台前添柴,见他进来,抬头笑道:“云峰来了?”
“嗯,大嫂,卤肉步骤还记得吗?”
“记得,就是今天卤肉太多,卤料拿不准。”
“锅的大小没变,卤料就按昨天的量来放就行。”
说着李云峰把卤料一一摆放出来,挽着袖子耐心指点着李大哥李大嫂放卤料。
“可以了,煮出了浮沫撇开,把肉捞出来冲洗干净,再下卤汤。”
李大嫂一边应着,一边用木锅铲铲出猪蹄。
李云峰发现,大嫂在厨艺这方面天赋极高,一点就透,抓料的手竟然跟自己分毫不差。
把一旁的李大哥看的羡慕不已:“媳妇,你这手也太准了!真牛!”
“大嫂厉害,今天才是第二天,就能抓得这么准,接下下就是火候,跟昨天一样卤一个时辰,大嫂还记得怎么掌控火候吗?”
李大嫂自信笑了:“火候我记得呢,大火烧开,改中火慢炖,小火收汁!”
“就是这样。”李云峰佩服道:“那接下就辛苦嫂子跟大哥了,我去编两个竹漏勺,等下捞卤肉能快点!”
巳时一到卤香味越发浓郁,香味顺着风飘散在村尾。
“云峰,卤肉好了没?”大伯家的堂哥云东从驴车上跳了下来,抽着鼻子往厨房瞅,“这香味都飘到村口了,再不来装,怕是要被熊孩子围满了。”
李云峰抬头看了看日头,太阳已晒到竹竿顶,正好赶得上午时的人潮。“再等一会,你们先把木桶洗干净,再用开水烫一遍木桶和菜刀。”
等他们提着洗好的新水桶回来,李大嫂正好掀开锅盖。
一股浓郁的卤香“轰”地瞬间涌了出来,馋得几人忍不住直咽口水。
大嫂用李云峰编好的竹漏勺将卤肉捞出,放入木桶中。
几人看着色泽诱人、香气扑鼻的卤肉,麻利地给卤味过秤,装车,记账动作越来越麻利。
“动作快点!”大堂哥东哥拎起木桶,招呼着堂弟们“咱们还能赶上晌午饭,晌午人多!”
李云峰和李大哥有昨天卖卤肉的经验,先跟大伯家堂哥,在东街找了个中间的位置,把摊位摆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