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哎呀,张阿姨,你是不知道,我妈她性子倔,什么都喜欢自己来,不让我们操心。”
邻居张阿姨打着哈哈。
“是是是,你妈妈是能干,你们也省心。”
但那语气,分明带着点不以为然。
艾雅憋着一肚子气回来了。
苏望的脸色也越来越沉。
他们感受到了来自周围环境的无形压力。
这种压力,比我的直接拒绝,更让他们难受。
因为众口铄金,人言可畏。
他们开始试图挽回“面子”。
一天,苏望下班回来,手里提着一个精致的纸盒。
“妈,路过蛋糕店,给您买了块芝士蛋糕,您尝尝。”
他把蛋糕放在我面前。
我看了看那块价格不菲的小蛋糕,又看了看苏望脸上那不太自然的笑容。
“哟,今天怎么想起给我买蛋糕了?”我笑着问。
“咳,这不……正好路过嘛。”苏望眼神闪烁。
我拿起小勺子,尝了一口。
“嗯,味道不错,谢谢儿子。”
我接受了他的“好意”,但反应平淡。
仿佛这只是件微不足道的小事。
苏望有些失望,似乎期待我更惊喜的反应。
过了几天,艾雅也在周末“主动”提出,要全家一起出去吃顿饭。
“妈,我知道有家新开的本帮菜,味道很正宗,我们带您去尝尝鲜。”
她热情地提议。
我欣然同意。
吃饭时,他们不断给我夹菜,态度殷勤。
邻座不时投来目光,大概觉得这是一幅家庭和睦的画面。
艾雅的脊背都挺直了些。
结账时,苏望抢着付了钱,动作潇洒。
我知道,他们是在做给别人看,也是在安抚自己那颗因为流言而有些不安的心。
看,我们是孝顺的,我们带老人出来吃大餐了。
我配合着他们的表演,脸上带着满足的微笑。
但心里跟明镜似的。
这点小恩小惠,和一套房子的价值相比,简直是九牛一毛。
而且,这种刻意的、带有表演性质的“孝顺”,能持续多久?
果然,吃过那顿饭之后,一切又恢复了原样。
蛋糕没有了,大餐也没有了。
他们似乎觉得,已经完成了“形象公关”,可以高枕无忧了。
直到下一个契机出现。
那天,我和几个老姐妹在小区凉亭里聊天。
住我对门的李奶奶,说起她风湿的老毛病又犯了,儿子特意托人从香港买了效果很好的进口药膏。
大家纷纷感叹她儿子有心。
这时,我揉了揉自己的膝盖,轻轻叹了口气。
“我这膝盖啊,也是老毛病了,一变天就疼。”
赵姐关切地问:“没让你家苏望给你买点好的膏药贴贴?”
我笑了笑,摆摆手。
“哎,老毛病了,贴点普通的就行,不浪费那个钱。他们年轻人,开销大。”
我说得云淡风轻。
但所有人都听明白了。
李奶奶快人快语。
“话不能这么说,该用的还得用。我那儿还有几盒香港的药膏,回头给你拿一贴试试。”
“不用不用,太贵重了。”我连忙推辞。
但这件事,就像一颗种子,种在了那些老姐妹的心里。
很快,小区里就有了新的议论。
苏望和艾雅,对老人实在是有点“抠”。
连贴膏药的钱都舍不得。
风言风语,再次吹到了苏望和艾雅的耳朵里。
这一次,艾雅彻底爆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