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服口服,或怅然若失,或恍然大悟地离去。
渐渐的,再无人敢来寻衅。
村子依旧平静。
黄野人依旧每日教导导引术,讲解《清净经》,偶尔也会说些更深的道理。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
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
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他折下一根嫩枝,又敲敲枯老的树干,“养生亦是此理,莫要一味追求刚强猛厉,当守柔曰强,如水般柔软,方能长久。”
他又教村民观想:“平日可静坐,意守丹田——便是脐下三寸处,想象其中有一温暖光团,如鸡子大小,呼吸皆绕此光团。
此乃培元固本之法,能温养五脏,滋生真气。”
日子流水般过去。
村中老少愈发康健,心境祥和,连田里的庄稼似乎都长得格外茁壮。
这偏僻村落,竟成了乱世中一方罕见的世外桃源。
转眼又是三年。
一日清晨,黄野人并未如常带领众人导引。
众人等到日上三竿,也不见他身影。
有孩童跑去老槐树下寻找,只见树下泥地上,用树枝划着几行字:“缘起则聚,缘尽则散。
诸法皆空,自在随心。
导引清净,常守莫忘。
各自珍重,勿寻勿念。”
树下,还整整齐齐摆放着几本手抄的册子,一本是详解的导引图,一本是《清净经》注疏,还有一本,记录了些简单的草药知识与养生汤方。
黄野人走了。
无声无息,如同他来时一般突然。
村民们得知,纷纷涌到老槐树下,对着那几行字和书册,沉默许久,继而纷纷跪倒,朝着远方叩首。
有老人孩童,忍不住低声啜泣。
然而,悲伤并未持续太久。
陈老丈颤巍巍起身,拿起那本导引图,朗声道:“仙师虽去,法脉犹存!
我等当遵仙师教诲,勤修不辍,方不负这场造化!”
自此,村中导引诵经之风更盛。
人人皆以修持为荣,互帮互助,民风淳朴至極。
那棵老槐树,被尊为“仙师树”,树下常年洁净,香火不绝。
村名亦渐渐被外人称为“清静乡”。
黄野人的故事,越传越远,越传越神。
有人说他云游四海,点化有缘去了;有人说他早已功德圆满,羽化登仙;也有人说,在某些名山大川,偶尔能见到一个赤脚粗衣的樵夫,哼着山歌,身影一闪,便没入云雾之中,再